有宋一代,最重学问
有宋一代,最重学问。但凡做学问,总要立个学派。江西有陆九渊心学,浙江以钱塘江为界,分浙西与浙东。今之杭、嘉、湖,古为浙西;宁绍、台温、金丽等地,均属浙东。浙东宋学分为三派:金华学派,代表人物吕祖谦;永康学派,代表人物陈亮;永嘉学派,代表人物叶适。据黄宗羲《宋元学案》说,其时,能与朱陆之学并世而立者,惟永嘉学派。
可朱熹不这么认为,他说“江西之学只是禅,浙学却专是功利”。朱熹好下断语,只用一句话,便将两地之学都否了,他还说“今永嘉又自说一种学问,更没头没尾,又不及“金溪”。“金溪”,指陆九渊,在朱熹眼里,陆之心学虽然“只是禅”,但还算个学问,而永嘉之学,则“终不说破是个甚么”,怎能成就学派?
朱熹是闽学派,“说破”了一个“天理”之道,且一以贯之,傲视群友。他认为,学问要能“吾道一以贯之”,如孔子之学以“仁”一以贯之,而永嘉之学未能,所以,也就不成学问。其实,永嘉诸子另走一路,走了兼容并包、经世致用一路。可兼容之后,反与各家都不同,所谓八面开张,也就八面受敌了。
“八面受敌”,原本是苏轼的读书法。以读史为例,分列治道、人物、地理、官制、兵法、财贷诸目,如“八面受敌”,分别研读,恰似“八面出锋”,各个击破,是科考的方便法门。苏轼就那么一说,而永嘉人便真去做了。
这一做,便做出了一种新文体,叫“永嘉体”。这是一种与科举有关的时尚文体,是为士子应试准备的。当时,应试之文,为“时文”;应试之学,为“时学”;应试即“时务”。同时,有一部应试宝典《八面锋》也横空出世了,作者“永嘉先生”。
据《四库提要》:陈傅良、叶适当时皆称永嘉先生,传或为傅良所撰,或曰叶适著。或曰,此为应试之书,专言时务,用于揣摩考题、预拟程式以及应试作答等,其本意非欲著书,故未署名。然书名,为孝宗所赐。
米芾曾以“八面出锋”言书法用笔,孝宗借用“八面出锋”,来回应苏轼的“八面受敌”。有皇上赐名,《八面锋》就成了应试指南,超越学派和地域的局限,从一隅之地进入太学,从学派性的“永嘉体”转化为普世风的“乾淳体”,普及化为全国通用文本,而八面开张了。赐名《八面锋》,署名“永嘉先生”,标志着永嘉学派出现,孝宗不经意的,便成了永嘉学派的助产士,他用了苏轼的治学方式和文体样式来接生,在“永嘉体”上打下蜀学烙印。
孝宗御书欧阳修《苏轼文集序》,又赐《八面锋》书名,既指明了文体运动的新方向,又提出了政治录用的标准大纲,非以二程,而以苏轼,做了士人的榜样。
永嘉子弟在考场上所向披靡。南宋一朝,永嘉居然出了五百多名进士。
朱熹当然不满,苏轼是他要灭的“人欲”,而书院从讲学走向应试教育,当然也是“人欲”泛滥了。
(本篇完)
crown melbourne casinodouble result bet footballfree online slots games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